技术创新,我们一直在努力
——青衣江公司老厂搬迁改造工程(“煤改电”项目)进入平稳生产阶段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近日,青衣江公司传来好消息,经过20多天试生产,被受瞩目的“老厂搬迁改造工程(‘煤改电’项目)”进入平稳生产阶段,元明粉日产量达1000多吨。
欣欣向荣的全新生产线
4月9日上午,阳光明媚,青衣江公司新厂区,“老厂搬迁改造工程(‘煤改电’项目)”蓝顶白墙的高大厂房不见了传统的烟囱,高出房顶的是两个醒目的银色圆锥形设备。厂房内,到处机声隆隆,工人忙碌,显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是我们的全新生产线,目前已正式投运。在这里,你看不到冒烟,因为生产线用电能替代了传统煤锅炉供应蒸汽。”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张春太介绍,“经过技术创新,我们将机械热压缩蒸发技术首次运用到元明粉生产上,成为国内第一个运用该技术的元明粉公司。“
在这个最先进的MVR制硝生产线,有着许多新设备,诸如水蒸汽压缩机组、电加热干燥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等。生产线总长49米,宽39米,高23米有余。而这些庞然大物仅在二楼中控室有3名值班人员。
“正常情况下,整条生产线仅有电气、机械、自控、工艺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10余人,操作车间普工也只有40余人,较燃煤锅炉时代员工减少了约三分之一。”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云照介绍,“由于进行了技术革新,生产能力增加,人员获得了精简。目前,只在压缩机组、全自动系统等岗位适当增加了技术人员。”
在成品车间,经过机械热压缩蒸发技术生产出的高品质元明粉源源不断地出料口装入包装。另一旁,七八名工人正在安装调试小袋包装自动传送带。
“根据订单,今天生产的是元明粉‘吨袋’。张云照说,那些正在调试的传送带是用于生产25公斤、50公斤小袋装元明粉的,只有客户需要,我们就生产。
当日,公司环保部门工程师石兆亮对厂区废水循环系统进行了例行巡查。他坦言,现在工作压力减少了,也能坦然面对环保部门检查,因为技术创新后的生产线实现了环保效益最大化:工业废气“零排放”、工业废水“零排放”。因为新工艺替代了燃煤锅炉,没有了烟气污染;因为废水循环利用没有外排,没有了废水污染。据测算,对比改造前,新生产线可年减少标煤消耗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
“我们做企业既要算好经济账,还要算好环境账。”青衣江公司总经理余建兵表示,国家的环保要求会越来越高,对排放标准也会越来越严格。虽然MVR生产线在前期投入上比煤锅炉要高,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这笔投入是值得的。
努力与付出在平稳生产中得到慰藉
看着新生产线上的“吨袋”由叉车不断地搬上大货车发往港口、车站,青衣江公司上下感慨不已:“终于平稳生产了!”几个月的努力,在生产线平稳出料的那一刹那得到慰藉。
言谈中,大家说,从项目的设想与提出,到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争取与批文办理,再到老厂搬迁改造工程的建设与技术革新等工作,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所经历的一个个难眠之夜,还历历在目。
特别是3月以来,试生产期间许多人和事,感人至深:
3月13日,最先进的MVR制硝生产线试生产的第一天,集团公司李开明董事长来了。他亲自看着生产线出产第一袋元明粉,鼓励大家搞好技术创新。李董事长吃住都在厂里,针对干燥系统后段设备输送瓶颈,亲自“拍板”解决方案,指导大家及时调整设备配置,使输送瓶颈当天得到解决。试生产期间,李董事长在厂区一住就是多天,深入现场指导解决了系统存在的多个问题,给了公司员工极大鼓舞。
而总经理余建兵、总工程师张春太、生产安全副总陈光平等公司领导,则直接住在了办公室。他们与技术人员一道,一直守着运行设备直至平稳生产。但言谈中,他们对自己的付出避而不谈,只感叹团队里的技术人员们敬业、令人感动。他们说,像电气工程师钟利,其老父亲身体不好,自己却一直未回家照顾,只能偶尔打打电话慰藉一下老人;自控工程师卓亚强,因为岗位别人无法替代,没能照顾好妻女,多亏三班倒的妻子理解,但对读中学的女儿心存愧疚:“女儿还小又值青春期,我却没时间陪她。”
公司领导们以身作则感动了广大员工,促进了新生产线的快速调试达产。
“试运行期间,公司领导吃住在厂里,实在累了就打地铺睡一会儿觉。他们这种敬业精神感染了大家。”车间主任何军坦言,在公司领导感染下,自己带着工友牟显波、吕伟、蒋仕军、杨彬、叶华武等人卯足干劲,硬是几天几夜不下岗位。
试生产的日子里,在集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青衣江公司领导层带领技术团队及广大工人,克服各种生活困难,加班加点而无怨无悔,硬是将“煤改电”项目试生产中遇到的大大小小10多个问题与障碍一一排除。
勇于进取 不断创新
而“煤改电”项目的成功运行只是青衣江公司发扬“凤凰精神”,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衣江公司在节能降耗、新厂生产线技术革新、高纯度元明粉研发生产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以新厂第一条生产线建设运行为例,设计建设过程中进行技术革新达20余项,其中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以“电代煤”项目建设中,也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并有机地融合在生产工艺中。而“老厂搬迁改造工程”从开建到试生产仅用了8个月,创造了项目建设的“青衣江速度”。
“技术创新,我们一直在努力。目前,除‘煤改电’项目按计划平稳生产,公司又着手开发运用于塑料母粒的新产品并已在试生产……”看着“煤改电”全新生产线的产品远销国内外,青衣江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有集团董事会的关心,有技术团队的不断进取,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勇攀技术革新高峰,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上一层楼,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壮大凤凰产业,贡献公司应有力量。”